找到相关内容850篇,用时2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一念三千之探释

    悲心,充份显示互具的思想。因此,用字论理“十界互具”出自《华严经》或许可行;然依实际修行成就者而言,并非狭限于一经典,且依《法华经》为骨干,经头陀修行得其自,所流露出三大部巨作来说,却未有其正确之...,指外表形状,能容易辨别识明,如水火相别,易见可知。“性”,不可变异,为内在潜伏之自性,如竹木本具火性,虽无法见,遇缘则能烧尽。“体”,实主本质,即以外相与性之和合,如十界之阴人,皆以色心为主体。“...

    常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268601.html
  •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没有兴趣,“语录”倾向于把传统的言教只视为具有历史的价值,而不再作为“宗教立场的逻辑基础”。不妨说,洪州禅的诞生,意味着在“早期禅”那里还是伏流的离教倾向,已经充分地明朗化和公开化了,由此中国禅...一条重要的“”,断定《坛经》出自神会之手。胡适举证《坛经》和《神会语录》中,都以无者,离诸相;念者,念真如,即遣相后还要正念真如来诠解“无念”,从而认定二者无论从文字表述或是内容上都很相同,《坛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4868800.html
  • 中国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续)

    妄想都是经验的“习气计著”而生(卷三),故世尊得最正觉,入般涅?,“于其中间,乃至不说一字”(卷三)等等,这种静默主义的作风,都表示了不随言教的宗旨。不过,宋译《楞伽》在导趣超越的同时,也发展了不...,经师与禅师间仍然有不同倾向。如在经师看来,圣典既然是圣者心量的流出,因而它的至上性和规范性是不容怀疑的,所谓“依经立本”,经教成了楷定一切法的标准。依经师的意见,一味自,不轨于圣教,难免陷入暗证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4868801.html
  •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1)

    1)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之三七日间说华严经之时期,如日照高山之时。当时说教之内容是正说圆教,兼说别教,而说法之对象是别教之大菩萨众与圆教中之优秀份子。从佛陀教化之意义言,因是佛陀自之佛慧,拟...其中,除阐示通教的消极之空(即共般若,为三乘共学之般若)外,亦说明别圆二教积极的不空中道之理(即不共般若,为菩萨所学之般若)。  (5)第五法华涅槃时,指为使受教者之能力进至最高境界,入佛知见之时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2869032.html
  • 佛学的组织法

    ,是将自己的境界,明确的表达出来。为他记说,是如来及声闻弟子,以自己的证悟和种种功德为他人所作的证言。  4.讽颂:音译伽陀,又作孤起颂。全部以偈颂形式来记载佛陀的教法。  5.自说:音译优陀那,...时  佛陀一生说法可用一首诗描写:  华严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谈,  法华涅槃共八载。  第一华严时,指佛陀成道最初三七日间开讲《华严经》,是佛陀从自的真如法身所流露,...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169144.html
  •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僧伽耶。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调御丈夫无上士天人师佛世尊。善说妙法。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无杂圆满。清洁净白。近观智者。世尊声闻僧者。善行如理行。质直行同行。随法成就。彼既出家。我当随...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 序   原夫赡部嘉运。至四佛释迦文如来遗教利见也。大元御世第五主。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登极也。天资福慧。谛信乘。普使万邦。咸归一化。虽敷天垂拱。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2269593.html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1)

    三灾现时,不能破坏此地”,“余地皆坏,此处如柱”(同上)。因为“受菩萨戒地,名常寂光土”,成了“一切如来五分法身究竟会之处”(同上)。道场,即是受戒者自身。安然认为,“行者自身即是道场,一切如来...相。”(《普通广释》卷下)   二为报佛土,遍满法界。诸佛同体,均受法乐。因为一切国土凡圣众生,都是诸佛证法乐之身;而诸众生以迷惑故,在佛,都不觉知,所以诸佛法身常有瘦憔。今见有人受戒,得具戒...

    朱封鳌 等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369607.html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2)

    外设助修之座。   仪式开始时,助修四众皆进大幕礼佛后,主座阿阇梨净衣著袈裟,引率20位伴僧上堂,各各在门前洒水后入堂。这时,堂寂然无声,众人皆作瞑目想:“普贤延命者,诸佛之法体,常住不灭之慧命...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2)朱封鳌 等编   上述的莲华拳、金刚拳、外缚拳、缚拳等四类,若再加上忿怒拳、如来拳则成六拳。所谓忿怒拳,是以无名指、中指握大指,竖头指与小指并稍屈如牙。所谓如来拳,是左手...

    朱封鳌 等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3469608.html
  • 比较宗教学(2)

    行而得的宗教经验,称为瑜伽师的法门。此系所重的一部《瑜伽师地论》,即是瑜伽行者得自宗教修持的自,所以托称由无着菩萨亲从弥勒听闻而传之于世。实则,此一弥勒既非佛世的弥勒,也非来自天上的弥勒,而是在...已了知苦谛,他已断除了集谛,他已亲了灭谛,他已修毕了道谛。在此需要解释一句,即是灭谛的亲是寂灭或涅槃之意,请勿误会涅槃即是死亡,涅槃乃是灭除了烦恼之苦,心境超越于烦恼而不受物境所动乱的意思。所以...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05769631.html
  • 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了印度佛教运用直觉思维追求终极目标、理想境界的方式,但又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发展了以顿悟为特征,重、重自觉的禅悟思维,以及形成了“无念为宗”、“触类是道”、“即事而真”、“文字禅”、“参话禅”、“...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作者:魏承思  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佛教曾经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是形成于古代亚洲的两大文化圈...

    魏承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74570090.html